坚定目标方向 强化使命担当
奋力谱写新阶段首都水务现代化新篇章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安君
(2021年2月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总结“十三五”及2020年水务工作,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重点任务,动员全体水务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开启全面建设水务现代化新征程。
一、“十三五”时期水务主要工作回顾
“十三五”是首都水务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治水管水实现重大跨越、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和治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发展目标,首都治水不断开创新路径、开拓新空间、取得新成就,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水务答卷。
一是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实现历史性突破。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共济的水源保障和供水体系日臻完善。五年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52亿立方米,累计超61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祖国母亲河黄河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实现历史性“握手”,引黄河水3.51亿立方米。密云水库蓄水最多达26.8亿立方米,为近22年来最高值。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累计回升3.72米、增加储量19亿立方米。再生水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第十水厂、黄村水厂、通州水厂投入运行。完成1204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和1251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惠及288万人。农村集中供水总表计量达100%,消毒设备100%配备运行。
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大台阶。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严格控制在41.7亿立方米以内,在经济总量增长44%的情况下,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实现稳中有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15.4立方米下降至11.2立方米。在全国率先启动、率先全部完成节水型区创建,加快实施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水务系统率先建成节水型行业。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近2000个村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面推行水影响评价制度基础上,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加快建立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新城、街区、镇村水要素规划体系。
三是碧水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连续实施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升70%,基本实现城镇地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全市污水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累计解决1806个村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完成725条小微水体整治。全面实施“清管行动”。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国考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面消除,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考核要求;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7.5%,超过国家确定的77%的目标。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人口密集区域的主要河道实现水清岸绿。68个河湖被市民评定为优美河湖,凉水河亦庄经济开发区段入选国家首批示范河湖,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四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发生转折性变化。发布永定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完成市管全部45个河湖、区管重点河道管理保护范围调整划定和矢量化落图。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000平方公里。密云水库“五保水”机制不断完善,库区实现全封闭管理,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京冀携手建成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600平方公里,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实施。建成官厅水库八号桥水质净化湿地等重点工程。按期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造雪引水及集中供水等保障工程。成功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境内永定河170公里河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永定河京津冀晋水流基本贯通。出台水生态监测评价地方标准,开展全市水生态健康评价,健康水体占监测总量比例达73%,黑鹳、白鹭等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
五是防洪排涝体系加快构建完善。建成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完成90座雨水泵站升级改造、189处积水点治理,中心城“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水利工程设施除险加固和消隐改造,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20%,全市“上蓄、中疏、下排、有效蓄滞”的防洪排涝体系初步建成。超标洪水、水库度汛、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四大风险防御经受住了考验,实现安全度汛。
六是为民服务迈出崭新步伐。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辟河湖、公园滑冰场,推出500多个垂钓区。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向社会开放,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开园,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通航,凉水河、西南二环水系等滨水游憩通道全面打通,“亲水游”已蔚然成风,许多河湖水系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在朝阳、丰台全面开展水务专员进街道试点,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回天地区水务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水务“接诉即办”市民满意率逐年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涉水服务,深化水务“放管服”改革,获得广泛赞誉。
七是河长制统领作用全面加强。按照“河长制既是治水工作机制又是责任制,要一抓到底”的要求,全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党政“双河长”责任体系和市、区流域河长责任体系。建立市总河长令制度,将水务年度重点任务全部纳入河长责任制,明确区级河长和相关部门责任,推动“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月检查、月排名、月通报”制度,将工作中突出问题纳入区委书记月度点评会。推动实现河长制、河道砂石禁采、海绵城市建设等重点制度入法,推行“河长 警长 检察长”工作模式,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水务执法力度逐年加大,2020年查处违法案件8096件、罚款3396万元,分别是2015年的19倍和5.5倍,有力推进了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八是党风政风行风向上向好。坚决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抓实调查研究、主动靠前调度、狠抓自身建设,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市委实施细则,坚决抓好巡视、生态环保督察等整改。在局系统实施党组巡察、书记月度点评会制度,实现审计两年全覆盖。持续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不断扎紧管党治党制度的笼子。有序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紧扣时代脉搏和水务特点,不断增强宣传工作实效,唱响主旋律、讲好水故事、汇聚正能量,水务发展呈现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应对挑战、负重前行、逆势而上、极其艰难的一年。围绕“抗疫情、保运行”总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凝神聚力、知责担当、勠力同心,以扎实的作风出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市水务系统令行禁止,严格落实防疫责任。强化全市水源地、供水厂、再生水厂封闭消毒管理和重点区域病毒检测消杀。水务医务工作者和下沉社区干部积极投入抗疫一线。及时出台停征污水处理费、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等扶持政策,助力抗疫和经济恢复发展。二是全面复工达产。印发多个加强水务疫情防控、保障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指导性文件,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各供排水企业、各重点工地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保安全促进度。提前1个月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检修,实现不利条件下本地水源与外调水源两次大流量平稳切换。特殊之年水务固定资产投资超计划完成。三是开创了生态治水新模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积极探索永定河“以水开路、用水引路”,形成了“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形、复生态”的有效治理路径,再造出平原段自然河流形态,利用砂石坑、河床等回补地下水,实现地表地下协同修复。四是增强了市民幸福感。首次开展“引导市民安全文明游河”专项行动,仅“五一”、端午和“十一”假期,就有300万人到河湖周边游玩,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市民的亲水需求。五是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京冀出台了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贯彻国家节水行动,出台了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贯彻国家关于城市内涝防治的重大部署,出台了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启动了智慧水务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建立水资源“取供用排”全过程统筹协同监管机制。强化水务行业综合监管,成立了市河长办、市水务局专职监督机构。深化水务改革,完成22项水政执法权下放,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挂牌成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口支援、消费扶贫等重点任务。
同志们,“十三五”首都水务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南水北调惠泽京城居功至伟,地下水水位连续五年稳步回升;碧水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京城再无黑臭河,基本实现碧水润京华;永定河全线通水,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北运河清新明亮、碧波荡漾;密云水库一泓碧水,已成无价之宝;河长制统领治水一抓到底,市民身边的一条条优美河湖、幸福河湖正成为首都靓丽新名片,这一系列重大变化,将在首都治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十四五”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凝结着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帮助,饱含着广大水务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与辛劳汗水。在此,向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
二、“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首都向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首都水务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水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首都意识,牢牢把握中央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治水新目标新任务,特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水定城、以水定业”“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共同保护好大运河”等新部署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会有关治水管水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拓展水的承载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发挥水的服务保障和约束引导功能作用,促进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是水务工作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牢固树立为民情怀,牢牢把握广大市民对水务工作的新期盼新需求,特别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市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市民的开心事,提供更多更优质水服务产品,全面提升水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需求,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水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牢牢把握治水管水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要用系统的思想方法,把握解决面临的结构性难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供排水设施保障及规范化运行、雨污合流管线溢流污染防治等还存在短板弱项,水灾害重特大风险防御还有薄弱环节,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仍较脆弱、保护压力仍然巨大、修复任务依然繁重,水务科技创新和精治共治法治能力明显不足,水资源“取供用排”统筹协同监管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是水务工作的关键着力点和发力点。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和承载能力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对首都治水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水务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水务发展目标。
在水资源保障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统一调度、优化配置、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加大生态用水保障力度。在节约用水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需水管理、用途管制、过程管控,更加注重节水优先、量水发展、提升管水方式和用水效能,推动首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综合整治,更加注重休养生息和自然修复,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在建设管理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强化农村水务管理,更加注重规范化专业化运行维护、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在为民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优质水服务、优美水景观,更加注重提升市民高品质生活,多层次满足市民亲水新需求。
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奋斗每一年。“十四五”水务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务管理体制机制,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水务“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得到新的更大提升。全市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开采总量逐年压缩到14亿立方米以内,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力争下降到8%以下,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40%以上。水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1000亿元。
一是水“安全”能力更加可靠。把保障首都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节水优先和“四定”原则要求,切实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保护、利用的前提,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方案。实施用水总量峰值控制。建立完善水要素规划体系,建立取用水超总量控制预警机制和区域限批制度。理顺“取供用排”水管理链条。加快构建完善首都水资源安全保障格局。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藏水于地、蓄水于库。完成骨干堤防达标治理、推进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蓄滞洪区建设,“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城区内涝积水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积水点动态清零,新城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巩固提升,城乡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健全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二是水“洁净”迈上更高水平。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扩大城镇供水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专业化管理,加快城乡用水智能远传水表安装,推动用水全计量、全收费,有序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水黄”问题,城乡供水体系持续完善。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完成第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积水内涝防治和溢流污染控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深入推进清管行动。
三是水“生态”修复构建新体系。落实“两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推动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落细落地,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建立,水生态容量和空间进一步扩大。加快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等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完善流域、区域水生态补偿制度,推动水生态功能有效修复。全面开展河湖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推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四是水“优美”品质显著提升。持续发挥河长制统领作用,完善长效机制。实施城市河湖景观提升,提高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宜居性。落实西山永定河、大运河、长城文化带保护利用的水务任务。大力推进历史水系恢复。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滨水空间体系加快形成,清新明亮、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大国首都底色进一步擦亮。
五是水务“为民”更加便捷高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水务“接诉即办”流程,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更加顺畅快捷。推动水行政审批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水务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扩大亲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品质,加快温榆河公园建设,实现北运河全线、潮白河部分河段等游船通航,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和多样化新需求的水务供给更加充分,打造更多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民对水务工作的满意率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同时,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升水治理效能。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推动水务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科学设置水务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深入实施水务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水务法规系统设计,推动水务重点领域地方性立法,提升水务综合执法效能。健全水务行业监管体系,强化水务重点监督、专业监督和日常监督。
展望2035年,我们要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务“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得到显著提升。首都多源共济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节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全面建成。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80%以上。城乡供水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城乡污水实现全处理。水生态功能有效修复,水生态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滨水空间体系全面建成。
要实现如此宏伟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水安全与干部、项目、资金、建设运行安全一体保障,坚持水洁净与干部清廉一体推进,坚持自然水生态与水务政治生态一体涵养,坚持水环境优美与水务作风优良一体打造,持续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合力。
三、2021年水务重点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首战之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年,做好水务各项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围绕“六个更加突出”基本要求,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发展目标,加强节水、大力治水、坚持保水、扩大引水、做好亲水,坚持党对水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改革创新,高标准完成好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主要指标是: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1%左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以上,再生水配置量提升10%,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24%,水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亿元。
(一)坚持“安全”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按照“优先节水保水、优先使用外调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原则,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度目标和方案,完善多水源配置工程体系。完成《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后续规划》编制,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多调水,继续做好官厅水库上游集中输水,力争万家寨引黄扩大调水。组织实施好潮白河生态补水,择机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加快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机制,有序推进西郊、密怀顺等地下水蓄水区建设。推进建立京冀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开工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水厂连接线,团九二期、河西支线工程隧洞贯通,亦庄调节池二期投入使用,实现河北廊涿干渠向大兴支线主干线试验性调水。
二是全面实施节水行动。落实《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约用水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完成十大节水行动26项具体措施年度任务。持续实施“百项节水标准工程”,完成30项节水标准制定修订。持续抓好节水载体创建,全市60%的党政机关完成节水型单位创建。巩固2000个村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不断完善“两田一园”用水收费机制。加快再生水利用配置工程建设,新建再生水管线52公里。实现9处50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用水再生水替代。加强高校等重点单位节水及专项执法检查。创新节水、用水、保水宣传方式,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
三是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全市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建立取用水总量红线预警机制。以“三城一区”为重点,开展区域水影响评价制度试点,各区做好规划水评编制审批服务。制定水要素规划管理细则,推进新城、街区、镇村水要素规划指标体系和管控要求落实落细。基本建立水资源统筹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取供用排”全链条节水用水综合分析和评价制度。开展水流产权改革研究,配合完成试点河流、水库确权登记。推进以降低第一阶梯水量为主要内容的水价改革,研究推进累进水资源税制度措施,发挥好价格杠杆调节作用。
四是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快出台《北京市机井管理办法》,完善全市机井管理台账,实现机井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实施分区分流域调控、分层开采的地下水管控制度体系。结合供水管网建设,完成20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
五是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完善“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建成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完成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成温潮减河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密云水库第一溢洪道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密云水库消隐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东小口沟综合治理。制定实施防汛抗旱水务提升工程方案,加快完善现有蓄滞洪区配套工程,分区落实蓄滞洪区规划并推动建设。持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以病险水库闸坝除险加固为重点,利用3年时间完成水利工程消隐整治。开展全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升级水旱灾害防御综合指挥平台功能,加强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山洪沟道、易积滞水点等雨水情监测,建成城市内涝物联网感知系统。
六是强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加快推进水务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单位内部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水务工程运行安全监管。严格水务建设市场信用管理,持续强化招投标监管。
(二)坚持“洁净”目标,树立首善标准,加快提升城乡水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水源保护力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组织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完成流域内氮污染源解析,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完成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力争市域内密云水库上游全部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深入研究密云水库科学增殖放流政策,推进水库休养生息。同步推进官厅水库、怀柔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强化地下水源地规范化监管。
二是加快提升城乡供水服务监管水平。建成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昌平新城地表水厂并投产运行,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石景山区供水管网(一期)工程,力争温泉水厂、大兴国际机场水厂开工建设。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消隐改造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线改造220公里。积极推动解决“水黄”问题。扩大城镇供水范围,新建中心城区供水管线50公里,通过“城带村”“镇带村”等,推进50个村实现集中供水,继续实施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基本完成非居民智能水表更换,完成居民智能水表更换100万支,新建独立计量区(dma)567处,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安装入户水表50万块,全市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一户一表、计量收费。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加快推进第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再完成300个村庄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延庆张山营镇等5座再生水厂改造,建设污水收集管线300公里。建成龙潭西湖调蓄工程,推进陶然亭公园溢流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排查出的剩余小微水体治理,强化管护机制。开展劣ⅴ类水体全面排查,形成“一河一方案”,加快治理销号。进一步扩大“清管行动”范围,提高清管质量,最大限度消除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智能监测体系,再完成100个水环境侦察兵监测点建设。
(三)坚持“生态”目标,强化系统治理,积极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一是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定发布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和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150条河流和重点大中型水库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研究制定水生态空间管控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分区域管控措施和具体要求。完成全市河流保护管理范围划定,市管河道、水库等全部完成钉桩。推进涉水空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
二是持续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开工建设永定河山峡段、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积极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水务服务保障。完成官厅水库妫水河入库口水质净化湿地和大兴国际机场滞洪湿地(一期)工程建设。推动实施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加快“三山五园”水系恢复,开工建设清河下段、万泉河等生态治理工程。
三是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加强积水点评估分析和治理,新建改造雨水泵站2座,开工治理积水点16处、完工5处;改造核心区平房低洼院落40处以上;核心区雨箅子“平立结合”全面完成,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雨水口和易积水点标识,持续开展回天地区积水点治理和雨污分流等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增加60平方公里以上。
(四)坚持“优美”目标,强化运行监管,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滨水空间
一是强化水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出台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意见,实施水土保持率目标管理,推进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运行管护制度。探索流域、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的实施模式。启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和水生态实践示范基地创建。研究制定水生态修复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完善社会化保水保土保生态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水生态区域补偿制度。分区、分流域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区域补偿和运行维护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深入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分级分类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向各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加快智能化建设,积极应用新型节能环保装备和材料,提升河湖运行维护水平。制定水利设施生态化养护评价标准,编制不同水体生态养护操作的技术导则和河道岸坡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养护导则,再拆除一批阻断河道流动性的拦河设施。
三是启动水文站标准化建设。出台水文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典型示范站建设,完善水文站网建设运行监管制度。
四是完善水务强监管工作机制。出台新时期强化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河湖长履职规范。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坚持将水务重点任务纳入市总河长令,压实各级河长“三治”“三管”责任,强化督查考核。以推动水务监督规范化、精准化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发挥水务综合执法效能,强化行刑衔接、生态损害赔偿等机制作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五)坚持“为民”目标,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着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是拓展提升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力度。新建一批滨水慢行系统。开展西南二环水系等滨水空间生态化、景观化、便民化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景观水系(北段)工程,基本建成温榆河公园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加快甘棠、榆林庄等船闸建设,确保大运河通州段全线6月底前具备游船通航条件。增建一批垂钓点、滑冰和皮划艇场所。研究推进有条件的水利工程向市民开放或预约开放。持续实施引导市民安全文明游河行动。继续开展优美河湖评定。
二是深化完善为民服务机制。持续完善水务“接诉即办”机制,深入推进水务专员进街道、水务联络员进社区,开展高频涉水问题专项治理,努力做到未诉先办。落实审批制度改革“四扇门”及本市政务服务领先行动计划年度任务,探索水影响评价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并轨运行模式,推进区域评估后项目水评程序简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水务政务服务效能。
三是加强水文化建设和传承。启动密云、官厅、十三陵水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落实核心区控规,推进历史水系恢复。
围绕以上五方面任务,我们还要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发布实施。二要深入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升管理效能。三要加快完善水的社会循环法治体系,推进涵盖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及再生水利用全过程的《北京市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加快配套法规、规章制定修订工作。四要加快出台智慧水务总体设计方案,推动实现水务行业监管数字化、网络化。五要加快出台水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适应首都现代化要求的水务创新体系。大力开展高品质水生态建设综合示范等一批国家水专项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共享。
同志们,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实现“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水务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着力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证作用。要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四史”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分类指导。要严格落实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严把选人用人关,突出政治标准,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持续正风肃纪,扎实做好巡视、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整治,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务干部队伍。要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同志们,新征程激励奋斗,新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定目标方向,强化使命担当,大力发扬“严谨、求实、创新、奉献、为民”的新时代水务精神,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首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水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