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厅水库1号站 黑脸琵鹭
种名: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 、匙嘴鹭 、小琵鹭、哈日其来太-哈勒 、乌面抐杯(中国台湾) 、乌面仔、乌面鸟仔 、饭匙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鹮科 属:琵鹭属
保护级别: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60-78厘米。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脚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其余全身白色,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
通体白色,嘴基、额、脸、眼线、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虹膜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和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嘴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地带。
分布: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呈小群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性沉着机警,人难于接近。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营巢于水边悬岩上或水中小岛上。常2-3对在一起营巢。黑脸琵鹭在繁殖的时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 [13] 夫妻关系极为稳定,当鸟儿开始筑巢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他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让人感觉情意绵绵。它们营巢在水边悬崖上或水中小岛上,常常二三对一起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巢呈盘状,主要由干树枝和干草构成,大小为直径20-30厘米。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濒危(en)。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补充:2022年8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拍摄到一只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该鸟体羽为白色、腿和喙为黑色、喙的端部膨大且无黄色斑块、眼周为黑色并与喙基部的黑色融为一体,基于上述特征可于近缘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相区分,鉴定为黑脸琵鹭。该黑脸琵鹭在浅水区活动,另有两只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附近觅食。
-
官厅水库1号站 黑脸琵鹭
种名: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 、匙嘴鹭 、小琵鹭、哈日其来太-哈勒 、乌面抐杯(中国台湾) 、乌面仔、乌面鸟仔 、饭匙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鹮科 属:琵鹭属
保护级别: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60-78厘米。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脚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其余全身白色,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
通体白色,嘴基、额、脸、眼线、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虹膜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和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嘴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地带。
分布: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呈小群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性沉着机警,人难于接近。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营巢于水边悬岩上或水中小岛上。常2-3对在一起营巢。黑脸琵鹭在繁殖的时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 [13] 夫妻关系极为稳定,当鸟儿开始筑巢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他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让人感觉情意绵绵。它们营巢在水边悬崖上或水中小岛上,常常二三对一起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巢呈盘状,主要由干树枝和干草构成,大小为直径20-30厘米。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濒危(en)。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补充:2022年8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拍摄到一只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该鸟体羽为白色、腿和喙为黑色、喙的端部膨大且无黄色斑块、眼周为黑色并与喙基部的黑色融为一体,基于上述特征可于近缘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相区分,鉴定为黑脸琵鹭。该黑脸琵鹭在浅水区活动,另有两只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附近觅食。
-
官厅水库1号站 黑脸琵鹭
种名: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 、匙嘴鹭 、小琵鹭、哈日其来太-哈勒 、乌面抐杯(中国台湾) 、乌面仔、乌面鸟仔 、饭匙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鹮科 属:琵鹭属
保护级别: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60-78厘米。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脚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其余全身白色,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
通体白色,嘴基、额、脸、眼线、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虹膜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和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嘴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地带。
分布: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呈小群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性沉着机警,人难于接近。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营巢于水边悬岩上或水中小岛上。常2-3对在一起营巢。黑脸琵鹭在繁殖的时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 [13] 夫妻关系极为稳定,当鸟儿开始筑巢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他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让人感觉情意绵绵。它们营巢在水边悬崖上或水中小岛上,常常二三对一起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巢呈盘状,主要由干树枝和干草构成,大小为直径20-30厘米。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濒危(en)。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补充:2022年8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拍摄到一只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该鸟体羽为白色、腿和喙为黑色、喙的端部膨大且无黄色斑块、眼周为黑色并与喙基部的黑色融为一体,基于上述特征可于近缘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相区分,鉴定为黑脸琵鹭。该黑脸琵鹭在浅水区活动,另有两只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附近觅食。
-
官厅水库1号站 黑脸琵鹭
种名: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 、匙嘴鹭 、小琵鹭、哈日其来太-哈勒 、乌面抐杯(中国台湾) 、乌面仔、乌面鸟仔 、饭匙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鹮科 属:琵鹭属
保护级别: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60-78厘米。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脚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其余全身白色,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
通体白色,嘴基、额、脸、眼线、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虹膜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和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嘴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地带。
分布: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呈小群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性沉着机警,人难于接近。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营巢于水边悬岩上或水中小岛上。常2-3对在一起营巢。黑脸琵鹭在繁殖的时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 [13] 夫妻关系极为稳定,当鸟儿开始筑巢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他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让人感觉情意绵绵。它们营巢在水边悬崖上或水中小岛上,常常二三对一起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巢呈盘状,主要由干树枝和干草构成,大小为直径20-30厘米。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濒危(en)。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补充:2022年8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拍摄到一只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该鸟体羽为白色、腿和喙为黑色、喙的端部膨大且无黄色斑块、眼周为黑色并与喙基部的黑色融为一体,基于上述特征可于近缘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相区分,鉴定为黑脸琵鹭。该黑脸琵鹭在浅水区活动,另有两只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附近觅食。
-
官厅水库1号站 黑脸琵鹭
种名: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 、匙嘴鹭 、小琵鹭、哈日其来太-哈勒 、乌面抐杯(中国台湾) 、乌面仔、乌面鸟仔 、饭匙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鹮科 属:琵鹭属
保护级别: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60-78厘米。嘴长而直,黑色,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脚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其余全身白色,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
通体白色,嘴基、额、脸、眼线、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虹膜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和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嘴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地带。
分布: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呈小群在海边潮间地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性沉着机警,人难于接近。一般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它们喜欢群居,每群为三四只到十几只不等,更多的时候是与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白琵鹭、白鹮等涉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性情比较安静,常常悠闲地在海边潮间带、红树林以及咸淡水交汇的基围(即虾塘)及滩涂上觅食,中午前后栖息在虾塘的土堤上或稀疏的红树林中。飞行时姿态优美而平缓,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并且它们的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营巢于水边悬岩上或水中小岛上。常2-3对在一起营巢。黑脸琵鹭在繁殖的时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 [13] 夫妻关系极为稳定,当鸟儿开始筑巢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筑巢期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他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让人感觉情意绵绵。它们营巢在水边悬崖上或水中小岛上,常常二三对一起在临水的高树上营巢。巢呈盘状,主要由干树枝和干草构成,大小为直径20-30厘米。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濒危(en)。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它已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14日)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补充:2022年8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拍摄到一只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该鸟体羽为白色、腿和喙为黑色、喙的端部膨大且无黄色斑块、眼周为黑色并与喙基部的黑色融为一体,基于上述特征可于近缘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相区分,鉴定为黑脸琵鹭。该黑脸琵鹭在浅水区活动,另有两只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附近觅食。
-
密云水库1号站 夜鹭
种名:夜鹭
俗称:水洼子、灰洼子、苍鳽、星鳽、夜鹤、夜游鹤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鹈形目
科:鹭科 属:夜鹭属
形态特征:夜鹭的额、头顶、枕、羽冠、后颈、肩和背绿黑色而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头枕部着生有2-3条长带状白色饰羽,长约190毫米,下垂至背上;腰、两翅和尾羽灰色;圆尾,尾羽12枚;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幼鸟上体暗褐色,缀有淡棕色羽干纹和白色或棕白色星状端斑。下体白色而满缀以暗褐色细纵纹,尾下覆羽棕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往东经小亚细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亚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和日本。
生活习性:夜出性。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于密林中僻静处,或分散成小群栖息在僻静的山坡、水库或湖中小岛上的灌丛或高大树木的枝叶丛中,偶尔也见有单独活动和栖息的。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
繁殖方式: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各种高大的树上。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者一棵树上几个至十几个,多者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结构较为简单,呈盘状。大小为外径30-51厘米,高12-15厘米,深8-9厘米。卵为卵圆形和椭圆形,蓝绿色。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7项)。
补充:鉴于夜鹭正在造成生态失衡,专家建议对其适量捕杀。武汉大学鸟类专家唐兆子介绍,“夜鹭灾”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夜鹭的天敌老鹰在锐减。夜鹭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白天黑夜均可出来觅食。夜鹭数量过大,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抢了同食物源的小、中白鹭的食物,影响其它物种;再是夜鹭要消耗数十万公斤鱼类;另外,夜鹭的粪便对环境污染厉害。专家建议,在丧失天敌的情况下,人类可对夜鹭适当捕杀,控制数量。
-
密云水库1号站 夜鹭
种名:夜鹭
俗称:水洼子、灰洼子、苍鳽、星鳽、夜鹤、夜游鹤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鹈形目
科:鹭科 属:夜鹭属
形态特征:夜鹭的额、头顶、枕、羽冠、后颈、肩和背绿黑色而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头枕部着生有2-3条长带状白色饰羽,长约190毫米,下垂至背上;腰、两翅和尾羽灰色;圆尾,尾羽12枚;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幼鸟上体暗褐色,缀有淡棕色羽干纹和白色或棕白色星状端斑。下体白色而满缀以暗褐色细纵纹,尾下覆羽棕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往东经小亚细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亚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和日本。
生活习性:夜出性。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于密林中僻静处,或分散成小群栖息在僻静的山坡、水库或湖中小岛上的灌丛或高大树木的枝叶丛中,偶尔也见有单独活动和栖息的。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
繁殖方式: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各种高大的树上。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者一棵树上几个至十几个,多者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结构较为简单,呈盘状。大小为外径30-51厘米,高12-15厘米,深8-9厘米。卵为卵圆形和椭圆形,蓝绿色。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7项)。
补充:鉴于夜鹭正在造成生态失衡,专家建议对其适量捕杀。武汉大学鸟类专家唐兆子介绍,“夜鹭灾”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夜鹭的天敌老鹰在锐减。夜鹭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白天黑夜均可出来觅食。夜鹭数量过大,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抢了同食物源的小、中白鹭的食物,影响其它物种;再是夜鹭要消耗数十万公斤鱼类;另外,夜鹭的粪便对环境污染厉害。专家建议,在丧失天敌的情况下,人类可对夜鹭适当捕杀,控制数量。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普通鸬鹚
种名:普通鸬鹚
俗称:黑鱼郎、水老鸦、鱼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鲣鸟目
科:鸬鹚科 属:鸬鹚属
形态特征: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分布: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生活习性: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性不甚畏人。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
保护现状: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补充: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
-
密云水库1号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密云水库1号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
-
密云水库1号站 苍鹭
种名:苍鹭
俗称:灰鹳、青庄、灰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鹭科 属:鹭属
形态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栖息环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活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补充:2015年3月9日,摄影师乔纳森在英格兰肯特郡谢佩岛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只黄鼠狼尝试攻击体形远大于它的苍鹭,一直捉着苍鹭的大嘴。苍鹭不断地试图甩开它,但黄鼠狼一直纠缠不放。最终苍鹭带同捉着它嘴巴的黄鼠狼来到河边,将其活活淹死后吃掉。